时间:2025-02-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绝大多数人家里都有大量的闲置书籍,要么堆在家里积灰,要么称斤卖了。2019年我们曾做过一个测算,全国范围内可能有1675亿册闲置图书。这些闲置书籍的背后,既承载着知识的传承,也反映了资源的消耗。如何让闲置书籍循环起来,进而促进全民阅读事业,这是我们当初创业的初心。
渔书取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6月15日成立于浦东新区曹路镇。渔书的使命是不埋没任何一本好书的价值,愿景是用行动推动低碳环保阅读。创立以来累计循环书籍1亿册,精准赋能线多家,各类政府文化空间载体268家,企业书屋5000多家,家庭书屋6000多家,累计用户2900万,已成为上海最大、全国领先的图书循环平台。
一是创新书籍循环模式,让书籍“动”起来。通过“旧书不要扔,渔书免费上门回收”解决书籍来源问题。用户只需一键预约,就能享受免费上门回收服务。回收的书籍经过严格的消毒、翻新等工序后,会重新上架流通。为了鼓励用户参与图书循环,用户每循环一本有效图书,即可获得2折优惠券用于购买图书;非捐书用户也能享受3.8折购书优惠。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社会上大量闲置书籍的问题,赋予每一本书新的生命和归宿。
二是优化存量资源,让闲置空间“活”起来。渔书通过与政府合作,深入挖掘闲置物理空间的文化及资源潜力,联合其他社会资源,将闲置资源改造升级成阅读文化空间。比如,在2024年曹路镇第六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浦东曹路镇和渔书联手,利用闲置农宅打造了群乐村农家书屋,用二手书循环的方式,解决了农家书屋普遍存在的书籍不更新问题。用自行开发的图书循环溯源系统,分析阅读者偏好,把这个点位上老百姓爱看的书精准“循环”,真正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为有好书读、有能人管、有吸引力的“文化加油站”,为乡村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又比如,利用闲置大空间,打造渔书文化综合体-川沙人民大会堂,将其建设成书香与生活为一体的综合空间,提高政府闲置空间的公共性,带动全民阅读。
三是拓展增量资源,让门店“优”起来。2018年起,渔书开启了全国线下实体书店加盟模式,在2019年高峰期,渔书在全国共有2106家加盟店。加盟模式中,书籍的选书、配书由位于浦东曹路的公司总部通过数据分析完成,再根据销售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持续优化配书,让书店的图书越来越受读者喜爱。借助大数据技术,我们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进行精准分析,为书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书籍配书服务。同时,每个线下店铺都作为捐书点,进一步增加了店铺的粘性。目前位于浦东曹路镇的渔书三到书院旗舰店在大众点评网上的全市书店音像排行榜中表现不俗。
渔书是我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求学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后来还参加了曹路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落地曹路。这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渔书全方位的支持,让渔书不断创新实践、发展壮大。
一是创新形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全民阅读。“全民阅读·渔书大型环保换书会”是我们近年来创新推出的品牌,通过在商圈、高校、公共绿地等人流量大的场所,既展出渔书二手书藏书欢迎购买,也引导居民捐书,为广大书友搭建一个收获知识、交流分享的平台。活动方式简单,每个人带三本书就能换一本现场的书。这一简单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的参与度,每次换书会都能带动上千人参与,有效促进了二手书的循环和全民阅读。
最近的一次活动即是在市委宣传部促进全民阅读办公室指导下,由曹路镇主办、渔书承办的,当天活动总计展出一万册图书,涵盖文学、社科、科普、绘本等丰富类目,吸引2316名市民踊跃参与,累计交换5112册书籍。这样的活动在曹路镇已坚持了数年,累计举办了100余次,累计参与人数已超20万人次。通过循环二手书籍,曹路镇增加了10万册图书量,政府阅读点每年保证4万册的流通量,在浦东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还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推广。
二是拓展对象,构建人人参与的绿色循环阅读格局。在浦东新区大力推广公共文化延时服务的大背景下,渔书三到书院旗舰店推出阅读延时服务,每天开放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一周7天不间断,每年累计服务人次超5000人。通过联动周边金海湾科创园等曹路地区商办和青年公寓资源,渔书为年轻社群开展月月读书会,精准选题、大咖开讲、品茗分享,让爱好阅读的年轻人能够有一个固定地方、固定时间来听、来读、来学、来交流。通过 “书香传递” 计划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将优质的二手书籍捐赠给偏远地区的学校和图书馆。每年,渔书会帮扶200多所学校,捐赠书籍40万册左右,让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阅读到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