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原来萧克将军所说的是长征前夕,在贵州石阡县一座名为困牛山失踪的红18师,当年红六军团成功北上与这支军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在那之后,这队伍竟然离奇失踪了。
建国后,国家解放,他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寻找这支队伍,是死是活,红六军团的战士们必须要知道真相。
但是结果依然一样,我党派出寻找的专家得到的结果与之前一样,依旧没有任何线索,困牛山这个地方也没找到。
红六军团的老将军心如死灰,困牛山是当年逃生回来的战士们提供的消息,按理说是准确的,可为何他们派出那么多的专家却始终找不到呢。
其实此时红六军团的将领萧克与任弼时,正计划继续西进前往吴江一带。前一段时间的他们已经与敌人遭遇多次,18师54团的战士全部牺牲,剩余的战士们现在也已全然没了力气。
原地休整一段时间以后,整个红六军团开始北进,上级告诉他们桂军开始南进,他们需要趁这段时间迅速北上。
计划极其周密,可是没想到桂军南进是一个骗局,敌军在我军的必经地赣东南一带做好准备,就等着六军团的战士们跳进火坑。
红六军团向前逃跑,桂军一直跟着,他们死咬着我军部队,极大影响了六军团的行军速度。我军将领们急忙召开紧急会议,一致提出必须要派一支部队进行断后工作,为他们北上争取更多时间。
可是选择谁好呢,众将领犯难了,大家都是英勇无畏的好战士,可经历太多的战事,哪支部队断后,他们都于心不忍。
这时,红18师的师长龙云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愿意带领18军进行断后工作,龙云的话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要是真的他们部队来做断后,确实不失为一个绝佳主意。
这里我们提一下红18师,虽然是一个师,但其实由于之前54团全员牺牲,现在只剩下了一支52团,再加上敌人持续不断地攻击,总人数现在只有800多人。
虽然人数少,但战士们丝毫不畏惧敌人。隐蔽在深处的红18师战士,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转移的部队只剩下了一支医疗队,只要这支医疗队转移成功,他们的任务也算是完成。
我方这样想,可敌方却不这样想,像前几次的追捕一样,他们依然想要将我军部队置于死地,对方精良的装备武器,再加上死磕到底的作战风格使得龙云进退两难,这样的情况下,龙云等人只能全力以赴的战斗,以此来寻找一个突破口。
救援部队将敌人的包围圈从侧面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成功将龙云的队伍解救出来。原本救援部队让龙云赶快跟上大部队,可是他却直接拒绝。
龙云是这样想的:突出重围以后,他们立刻前往甘溪槽村,这样敌人会以为他们是前去追赶大部队的,定会一路跟着他们。这样一来可以混淆视听,为大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
红18师按照计划向甘溪槽村挺进,敌人也线师。后方的部队越来越庞大,18师的战士们却很开心,他们的计划成功了,红六军团有了更多的时间北上。
萧克带领的六军团一路北上,没有敌人的追捕,行动确实比以前快了不少,战士们过草地、趟河水,翻山越岭终于在10月24日成功与红三军团会师,中央下达的任务终于顺利完成。
2002年,时任贵州石阡县的党史专家杨又铸正在翻看当地的历史资料,这时那则红军战士失踪多年的消息映入了他的眼帘,这样的消息很吸引他,随即仔细的阅读起来。
在看到“困牛山”的时候,杨又铸疑惑极了,在当地多年,他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地方,正当他想要从中再找到点蛛丝马迹,才发现已经没了。
那几个老百姓告诉杨又铸,在石阡县与思南县的交汇处,还有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人烟稀少,人们从来不外出,世世代代都是靠着打猎、耕地为生。
当然除了不与外界联系,这个村子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每到重阳节他们都会带着全村人一起来向着大山焚香、磕头,好像在祭拜什么东西。
“困牛山”,如此熟悉的山名将杨又铸的思绪拉回,这不就是他前段时间看到了那个未解之谜中提到的山名,难道说那个村子与消失的红军战士有什么关系?
之后的几个月,杨又铸走访很多个村子,包括甘溪槽村,他询问了许多村子里的老一辈,最后终于得知了甘溪槽村焚香的真相,同时也知晓了当年消失的红军战士的下落。
队伍越走越发现这个地方的非常绕,山间交错复杂,歧路极其多,龙云想着必须找一个向导为他们引路,靠自己走不走得出这里还是个未知数呢。
当地人对他们似乎有很大的敌意,一看到他们,所有人都赶忙躲起来。向导没有找到,战士们又出了问题,经过了多日不停歇的作战,他们又累又困,全都没了力气走下去。
龙云看着战士们非常心疼,原本800多人的队伍,经过了这一路的伏击作战,只剩下了400多人。这些都是自己手底下的兵,受了这么多的苦,自己必须要负主要责任。
向导继续带着队伍向前走,为首的龙云和52团团长田海清却发现了不对劲,他们似乎一直在打转,刚刚已经看到出口,可是现在却又绕了回来。
龙云赶紧让部队停下,询问向导。向导颤抖着告诉他们:自己其实没来过几次,之前差不多能走出去,可是这次后面的人追得紧,他一时间着急就走错了路。
其实困牛山不是这座山的名字,只是因为之前有个老乡放牛,没想到牛误打误撞上了山,在山上迷了路,因此当地人才将这座山称为是困牛山。
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桂军的队伍一路向上,眼看着快要赶上我军战士,但我军埋伏的位置狭窄,只要有人冲上去,我方伏击的战士就会将他们一一消灭。
如此情形,桂军也不贸然上前了,他们决定就在这里候着红18师,这里确实易守难攻,但他们要从山口想出去也是不可能的。
敌人的想法没错,这也是龙云担心的,现在战士们体力不支,如果继续在山中耗些时日,那很有可能所有人都会在这里饿死。
二人互相推让,可是时间已经不多,在向导的催促下,龙云带着200多名战士顺着藤蔓下到山底,逃出了困牛山。
田海清这边则是与敌人展开猛烈的反击,掩护着撤离的战士们。山间再次响起子弹的声音,前方浴血奋战的战士在敌人精良的装备下一个又一个的倒在血泊之中。
龙云带着队伍撤离以后,田海清带着战士们又在此地坚守了几日,可山下的敌人这时已经不耐烦了,为了尽快将红军消灭,他们抓来了10多个当地的老百姓,企图用老百姓的性命来威胁他们。
在山底,领头的桂军一会儿用优厚的投降待遇引诱战士,一会儿又用老百姓的性命威胁他们。田海清等人难受极了,看着那些已经吓得半死的老百姓,他真想直接冲出干掉敌人。
看到我军战士依然没动静,桂军更加恼怒,他们干脆将老百姓们做成了人肉挡箭牌,一步步的向山上逼近,老百姓嚎啕大哭,可桂军根本不管这些。
不一会,山下的河流全被血水染红,战士们的生命也就此终结。桂军与老百姓万万没想到这结果,他们嘟囔道:
村子里的人很感激他们,但同时也很愧疚,要是当时战士们上门求助时,他们愿意帮忙也许就不是现在这样的结果了。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们在红军战士跳崖这天,向着困牛山祭拜,这一天正好是重阳节。时间一长,重阳节祭拜红军也就成了当地的一个专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