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深入落实新质生產力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化產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时间:2024-07-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关於新质生產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质生產力的基本内涵、显着特征、发展路径和实践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產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现代化產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实际,将发展新质生產力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大力推进现代化產业体系建设,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牢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產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產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產力质态。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质生產力不是生產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创新性配置、產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重大变革,同时涵盖发展方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以创新為第一动力,全方位、系统性推进科技创新、產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让各类先进优质生產要素向发展新质生產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并加快形成与新质生產力相适应的新型生產关系,以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推动先进生產力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產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產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產力。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產力的关键要素,是引领產业发展新方向、开辟產业发展新赛道的不竭动力,隻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提高经济竞争力、抢佔未来竞争制高点。必须坚持以重大科技创新為引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產业和產业链上,推进创新链產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厚植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產力,改造提升传统產业,培育壮大新兴產业,布局建设未来產业,完善现代化產业体系”。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质生產力代表着生產力跃迁的方向,是引领现代化產业体系建设的革命性力量﹔產业是生產力的载体,培育和发展新质生產力要求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產业体系﹔生產力的发展是连续的,发展新质生產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產业。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发展新质生產力布局產业链,推动短板產业补链、优势產业延链,传统產业升链、新兴產业建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努力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產业优化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建设现代化產业体系基础更加夯实。

  產业体系规模优势不断巩固。工业规模保持全球领先,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万亿元,佔全球制造业比重近30%,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农业综合生產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產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多种主要农產品產量均為世界第一。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达68.8万亿元,佔国内生產总值比重為54.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為60.2%,撑起国民经济“半边天”。基础设施形成超大规模网络,截至2023年末,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裡程超600万公裡,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29.2亿千瓦,5G基站总数达到337.7万个,均处於世界领先地位。

  產业体系优化升级取得显着成效。產业数字化智能化加速推进,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產业增加值佔国内生產总值的比重达到10%,智能制造装备產业规模超3.2万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產业绿色化转型成效显着,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单位產品综合能耗较2012年降低9%以上,均处於世界领先水平。產业融合化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持续赋能实体经济,催生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业态,有力助推实体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產业体系韧性和竞争力稳步提高。產业体系完备优势不断巩固,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產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强大的生產配套能力。產业体系先进性持续提升,近年来技术密集型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高铁、电力装备、船舶、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一大批优势產业,涌现了一批技术先进、国际领先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產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產业链补短板取得明显进展,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实现从无到有、从不可用到可用的重大跨越。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矿產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围绕科技和產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建设现代化產业体系,不仅是推动我国產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我国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於新质生產力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动现代化產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復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推动各项產业政策落地见效。加强產业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以投资带动產业体系补短板、锻长板。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以消费升级带动產业升级,提高產业体系质量和效益。强化粮食、能源资源、產业链供应链、数据安全保障,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產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產业,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兴產业,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入推动5G规模化应用。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前瞻布局未来產业,强化宏观指导、前瞻谋划和有序布局,构建未来產业培育发展相关政策和规划体系,布局建设一批未来產业先导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三是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完善社会信用基础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合理配置,引导高端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已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產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同营造创新生态。加强投资经贸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引进外资,在增值电信、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等领域开展准入试点。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继续支持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扩大数字產品等市场准入,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