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洁)为进一步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7月2日下午,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召开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白皮书暨第四批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通报白皮书相关情况并发布十大典型案例。本场发布会是“抓实公正与效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的第21场。
白皮书显示,2023年,嘉定区人民法院共受理涉数字经济案件3428件,审结3365件。根据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首创的数字经济案件四大分类研究体系,涉个人信息及关联人格权益保护纠纷案件、涉数据形态财产权益及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纠纷案件、涉平台经营者法定义务及相关主体权益保护纠纷案件、涉信息网络犯罪及网络灰黑产业链防治的刑事案件分别占比12.16%、53.27%、14.15%、20.42%。案由总体上呈现分布分散、类型多元、相对集中的特征。
会上,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的第四批典型案例发布。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一个以“电信轰炸”侵犯私人生活安宁的隐私权侵权典型案例。
在本案中,被告王某与原告吴某原为朋友,后因情感纠葛产生矛盾。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王某向吴某发送多条骚扰、辱骂短信,部分内容污言秽语不堪入目,辱骂对象甚至波及吴某配偶及子女。此外,王某还在半夜频繁拨打吴某电话,后被吴某设置手机黑名单拦截。2022年5月2日,吴某至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状态。
吴某认为王某上述行为严重影响其和家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使其陷入抑郁状态,精神受到重大创伤,故以王某侵害其隐私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判令王某停止骚扰、辱骂等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万元及律师费。
本案一审的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被告持续频繁对原告及其家人进行短信辱骂及电话骚扰,侵扰了原告的私人生活安宁,系侵害原告隐私权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相应侵权责任。据此,法院综合考量双方纠纷起因、被告侵权方式、过错程度、损害后果等因素,判令被告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