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网络中国节·清明

时间:2025-05-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连日来,河北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生态安葬、绿色祭祀,积极弘扬社会新风,营造安全、文明、绿色的清明祭扫氛围。

  清明,是节气物候的刻度,也是文化基因的载体。在虔诚的祭扫中,人们表达对先辈的缅怀和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也在远足踏青、亲近自然中感悟生命的重量、人生的意义。凝结起生与死、历史与未来的清明节,就这样蕴含着接力和传承的内涵。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5个节气,在冬至后的第108天,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古人认为此时万物欣欣向荣,天气清澈,景物明晰,所以叫清明。清明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有两大特色:一是兼具节气与节日的双重意义;二是将慎终追远的哀思情怀与踏青赏春的欢快气氛巧妙融合。它不仅是扫墓祭奠、缅怀故去亲人的节日,还是踏青游玩、亲近大自然的节日。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除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以外,荡秋千、放风筝、植树、折柳、蹴鞠、甚至斗鸡等等,都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王志杰今年70岁,是衡水市阜城县纪庄村村民,也是八路军抗日回民支队烈士墓的“第二代守墓人”。

  砍藤除草、擦拭墓碑、栽植花草、讲述历史……今年85岁的张良台,已守护烈士陵园六十余载。他常说,这是他一辈子最自豪的事,也是他心中最高的荣誉。

  18年来,他没有节假日,也没有长时间请过假,就连过春节都在独自守护着烈士陵园的安宁,默默地陪伴着1000多名烈士。

  3月31日,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联合社区及县第一小学举办的缅怀先烈传薪火·文明祭扫树新风活动在此举行,200余名师生代表、家长志愿者参与祭奠。

  3月27日,由共青团秦皇岛市委、秦皇岛市少工委联合全国青少年北戴河活动营地共同主办的“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在秦皇岛市抚宁区烈士陵园举办。

  1954年出生的陈春常,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丈量着烈士陵园的每一寸土地,这位有着45年党龄的老党员,将人生最厚重的十五年光阴,化作陵园里四季常青的松柏,默默守护着128位烈士的英灵。

  六十年风雨无阻,他挥锹铲去岁月的杂草,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拂去碑尘,培土固本护英魂,栽花植绿慰忠灵,将英烈事迹化作滋润乡土的精神养分。

  3月26日,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唐山市开平区马家沟街道新工村社区开展“墨香寄哀思清明颂英烈”书法志愿活动。

  近日,桥西区文明办联合张家口市人民公墓、张家口公益志愿者促进会在尚峰广场组织开展“清明追思文明祭祀”主题宣传活动。

  徐永庆烈士1921年出生于沧州市盐山县圣佛镇卸楼村,1937年参加革命,部队番号为渤海军区十七团,1941年牺牲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